️ 一、2021年太平洋台风季核心特征
1. 活跃度整体偏弱
全年仅生成22个命名台风(常年平均25-27个),为2011年以来最少。受双重拉尼娜现象影响,台风生成源地偏西偏北,强度两极分化:半数未达台风级,但出现5个超强台风(含3个17级以上)。2. 极端强度台风突出
台风舒力基(2102):4月生成,中心风速72m/s(CMA认定),成为有记录以来4月全球最强热带气旋。台风雷伊(2122):12月生成,风速205km/h,是2013年台风海燕以来影响菲律宾最严重的台风。3. 群发与路径复杂性
多次出现双台风或三台风共存(如“卢碧、银河、妮妲”及“狮子山、圆规、南川”),路径预报难度大。| 指标 | 数据 | 对比常年 |
|-||-|
| 命名台风数 | 22个 | 偏少3-5个 |
永信贵宾会app| 超强台风数 | 5个 | 强度两极分化显著 |
| 最强台风 | 舒力基(72m/s) | 4月全球历史最强 |
| 累积气旋能量(ACE) | 低于平均水平 | 连续两年偏低 |
️ 二、典型风暴事件与灾害影响
1. 中国台风灾害
台风烟花(2106):强台风级,在浙江舟山、平湖两次登陆,陆上滞留95小时,引发大范围强降雨和远距离水汽输送,间接导致河南“7·20”特大暴雨。台风狮子山(2117):袭击海南、广东及香港,香港天文台录得单日雨量超300毫米,多地严重水浸。整体损失:中国风暴潮灾害共发生16次,直接经济损失较常年偏低,但降水影响突出。2. 菲律宾重创
台风康森、圆规、雷伊连续侵袭,其中雷伊造成至少375人死亡,成为菲律宾八年来最致命台风。3. 全球极端天气关联事件
北美热浪:加拿大利顿镇达49.6°C(破全国纪录),美国死亡谷54.4°C,引发大规模山火。欧洲洪水:德国、比利时等地暴雨致百余人死亡,经济损失超400亿欧元。格陵兰罕见降雨:冰盖顶峰首次观测到降雨(非降雪),反映极地加速变暖。三、气候背景与科学归因
1. 拉尼娜效应:年初拉尼娜衰退导致副高北抬,利于台风生成;8月后双重拉尼娜发展抑制对流活动,致后期台风减少。
2. 长期变暖趋势:2021年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高1.09°C,过去七年为有记录最暖期。海洋热含量、海平面均创历史新高,加剧风暴能量。
3. 人类活动影响:WMO指出极端事件频发与温室气体浓度(2020年CO₂达413.2ppm)上升直接相关,气候系统进入“未知领域”。
四、损失统计
全球伤亡:至少580人死亡(主要集中于菲律宾、中国、欧洲)。经济损失:约27.4亿美元(台风灾害),叠加热浪、洪水等事件后总额显著攀升。除名台风:康森、圆规、雷伊因灾害严重被除名(2023年正式提出)。 结论
2021年风暴活动在台风数量上虽呈“弱年”,但极端性突出(如舒力基、雷伊),且与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热浪、洪水等事件交织,凸显气候系统的连锁反应。灾害分布高度不均衡,菲律宾承受了最沉重打击,而中国则以间接水汽输送导致的暴雨影响为特色。科学界呼吁,此类事件印证了加速减排与适应行动的紧迫性。